我前两年装修的时候,跟着网上的“流行款”踩了好几个坑,现在住了两年,回头看那些当初觉得“有档次”的设计,全是给自己找麻烦的“鸡肋”——就说那灯带吊顶吧,当时觉得回字形加灯带多有氛围感啊,结果住进去才发现,一年到头开不了三次,晚上回家要么开主灯要么开筒灯,亮堂堂的才舒服,谁会特意开灯带?
后来灯带坏了一根,我搬梯子爬上去看,凹槽里全是灰,还有小飞虫的尸体,擦的时候得眯着眼睛抠,你说这装了到底图啥?
还有背景墙,当时跟风做了岩板加格栅,装完确实好看,可擦的时候才崩溃——格栅的缝隙里全是灰尘,得拿牙刷一根根刷,岩板虽然亮,但落灰更明显,每天擦完都腰酸背痛。
后来我干脆拆了,换成浅灰色乳胶漆,再定制了一排收纳柜嵌在墙里,既能放电视,又能装孩子的玩具、我的零食和杂物,这不比花大几万做“面子工程”强?
波打线我也踩过坑,我家客厅本来就小,装了波打线之后,视觉上像被划了个框,显得更挤了。
后来看朋友家地砖通铺,连门槛石都没装,整个空间连成片,看着都大了一圈,我才反应过来——小户型装波打线,不是花钱缩小空间吗?
那几千块铺贴费,留着买个好点的沙发不香?
开放式书柜我也差点装了,当时想弄满墙书,显得有文化,结果邻居大姐跟我说,她家装了之后,每周都得擦一遍,书脊上全是灰,连摆件都沾着毛絮,擦一次要俩小时。
我赶紧改成半开放半封闭——七成做带门的柜子装不常用的书,三成做开放格放常看的书和绿植,既保留了“书香感”,又不用天天跟灰尘较劲,这不就平衡了?
石膏线我也后悔装过,家里有个皮孩子,跑着玩撞了三次,石膏线缺了好几个角,补了之后颜色不一样,看着特别别扭。
现在我直接刷了浅米色墙漆,平平整整的,孩子再撞也不怕留痕迹,打扫的时候拿抹布一抹就干净,比那些“线条感”实用一百倍。
最没用的就是大茶几!
以前的大茶几放在客厅中间,占了一半空间,孩子跑着玩总撞腿,上面堆满了快递盒、遥控器和没喝完的奶茶杯,看着就乱。
后来我换成两个小边几,想放茶就拉到沙发旁,不用的时候推到角落,客厅瞬间空出一大块,孩子能在地上玩拼图,我能跟着刘畊宏跳操,你说这不比大茶几香?
其实装修哪是给别人看的啊?
都是自己住的日子,舒服、好打理、够宽敞才是最实在的。
你说花大价钱装的东西,天天给你添堵,那不是傻吗?
客厅是一家人待得最多的地方,少点“花架子”,多点“用得着”,日子才能越过越顺——你说是不是这个理?
正规的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