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热问计划#当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抛出“巴勒斯坦建国是对哈马斯的奖励”这颗炸弹时,整个国际社会仿佛被抽了一记耳光。 这句话听起来刺耳,却直接戳破了巴勒斯坦建国梦的泡沫——不是因为它新颖,而是因为它揭示了建国路上那座几乎无法撼动的大山:美国的否决权。 想象一下,联合国安理会里,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只要有一个摇头,任何决议都能化为乌有。而美国,几十年来一次次用否决权护住以色列,就像一堵铁墙挡在巴勒斯坦面前。
特朗普的发言不是孤例,而是美国政策的一贯延续。 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开始,美国就对中东事务插足了手。 数据显示,自1970年代以来,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动用否决权的次数中,超过一半是为了保护以色列免受批评或制裁。 比如2011年,巴勒斯坦申请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,美国直接威胁否决,逼得提案夭折。 这种支持不是口头说说,是真金白银的——每年美国向以色列提供约38亿美元的军事援助,比给任何其他国家的都多。 这钱不是白给的,它让以色列的军事实力滚雪球般增长,战机、导弹防御系统、情报网络,样样顶尖。 巴勒斯坦这边呢? 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被隔离墙、检查站切得七零八落,建国的领土基础像沙子一样流走。
以色列的视角里,生存空间永远是心头刺。 这个国家面积只有2万多平方公里,比北京稍大点,却挤着900多万人。 历史上,六日战争、赎罪日战争,一次次冲突让以色列人养成了一种“包围心态”——总觉得周边阿拉伯国家虎视眈眈。 这种不安感催生了扩张野心。 西岸的犹太人定居点就是明证:过去几十年,以色列在那里建了上百个定居点,住了近50万犹太人。 国际法说这是非法的,但以色列政府照建不误,理由很简单:圣经里说这是祖先之地。 巴勒斯坦人眼看着家园被蚕食,农田变成混凝土,建国所需的连贯领土成了拼图游戏,永远缺几块。
更糟的是,巴勒斯坦人自己都拧不成一股绳。 哈马斯和法塔赫,一个控制加沙,一个管着西岸,俩派系斗了十几年。 2007年,哈马斯用武力把法塔赫赶出加沙,从此巴勒斯坦分裂成两半。 哈马斯信奉武力抵抗,动不动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;法塔赫走谈判路线,在联合国软磨硬泡。 结果呢? 以色列和美国直接把哈马斯定为恐怖组织,谈都不谈。 普通巴勒斯坦人惨了:加沙地带被封锁得像露天监狱,失业率飙到50%,年轻人要么忍饥挨饿,要么被极端思想吸引。 建国? 连统一政府都没有,怎么对外喊话? 去年一次民调显示,超六成巴勒斯坦人对领导层失望,觉得他们腐败无能。
特朗普的联大发言,不过是把这场僵局撕开了给人看。 他说话那天,巴勒斯坦代表团脸色铁青,阿拉伯国家代表摇头叹气。 但现实是,美国大使馆早已迁到耶路撒冷,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——每一步都在给建国梦泼冷水。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乐得合不拢嘴,趁机推进并吞西岸部分地区的计划。 哈马斯呢? 照常发射火箭,换来以色列空袭报复,死伤的都是平民。 这种循环玩了十几年,谁都腻了,但谁都破不了局。
国际社会不是没努力过。 联合国大会每年都通过决议支持巴勒斯坦建国,141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,但安理会那道坎就是过不去。 欧洲国家嘴上喊和平,行动却慢如蜗牛;阿拉伯兄弟如沙特、阿联酋,最近忙着和以色列 normalization,巴勒斯坦问题被晾在一边。经济上,巴勒斯坦靠援助过日子,世界银行数据说,约旦河西岸40%的人活在贫困线以下。 没有主权,海关、税收、军队全捏在别人手里,建国成了纸上画饼。
再看看地图,巴勒斯坦领土现在像瑞士奶酪,窟窿眼全是以色列控制区。 以色列修了700多公里的隔离墙,说是防攻击,实则割裂社区。 伯利恒的基督徒想去耶路撒冷做礼拜,得申请许可证,等几个月可能还被拒。 这种日常屈辱,比任何演讲都更能说明问题:建国不是口号问题,是权力问题。谁有枪杆子,谁有否决票,谁就能定调子。
哈马斯的存在,让一切更复杂。 他们用土制火箭挑战以色列铁穹系统,看似英勇,实则把平民拖入战火。 每次冲突后,加沙废墟成山,国际同情迅速被“恐怖分子”标签冲淡。 法塔赫主席阿巴斯80多岁了,领导力弱得压不住场子,年轻一代要么移民,要么上街抗议。 巴勒斯坦建国,需要的是团结政府、清晰战略,可现在连谁代表巴勒斯坦都说不清。
特朗普那句话之所以狠,是因为它把道德问题变成了交易问题:奖励哈马斯? 听起来像在说,暴力才有糖吃。 但现实中,哈马斯越闹,以色列越硬,美国越偏。普通巴勒斯坦人卡在中间,梦想着1947年联合国181号决议许诺的那个国家,如今却连边界都画不出来。 联合国档案里,巴勒斯坦观察员国地位争了几十年,但观察员和会员国,差的不只是一个字母,是实实在在的投票权、发言权。
也许有人觉得,时间能改变一切。但看看数据:1993年奥斯陆协议时,巴勒斯坦自治区面积占西岸的70%,现在缩水到40%不到。 以色列人口1000万,巴勒斯坦500万,但国力天壤之别。 军事上,以色列有核武器,巴勒斯坦连正规军都没有。 外交上,美国总统换了几茬,对以政策却像刻在石头上——拜登嘴上批评定居点,行动却延续特朗普的老路。 这种惯性,不是几次演讲能扳回的。
所以当特朗普在联大敲下那句“不会支持”,他不是在预测,是在陈述事实。 巴勒斯坦建国梦,需要的不是更多决议,而是美国政策转弯、以色列让步、内部和解。这三样,现在一样都没有。 加沙的孩子在海边捡垃圾时,不会想到建国;西岸的农民看着推土机铲平橄榄树时,只盼明天有饭吃。 梦想很丰满,现实瘦得硌人。
正规的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